秋冬鼻炎高发不用愁
儿科 “中西结合” 疗法为患儿呼吸护航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儿科病房里因鼻炎就诊的患儿数量明显增多。鼻塞、流涕、打喷嚏、夜间打鼾等症状不仅让孩子痛苦不堪,也让家长们忧心忡忡。针对这一季节性健康难题,我院儿科病房创新推出“鼻负压置换治疗+中医特色疗法”联合治疗模式,凭借“安全、高效、副作用小”的优势,已帮助数十名鼻炎患儿缓解症状,赢得了医护同行和患儿家属的一致认可。
孩子遭鼻炎“缠身”,联合疗法显成效
“之前孩子鼻炎一犯就鼻塞得睡不着,用了不少药效果都一般,没想到这次两种疗法结合,才做了3次,孩子晚上就能安稳睡觉了!”在儿科病房,患儿乐乐(化名)的妈妈高兴地说。今年6岁的乐乐患有过敏性鼻炎3年,每到秋冬季节就会反复发作,严重时还会引发鼻窦炎。此前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症状缓解缓慢且容易反复
。
主管护士胡敏介绍,患儿入院后,儿科医护团队为乐乐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每周3次鼻负压置换治疗,同时配合小儿推拿、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第2天,乐乐的鼻塞症状就明显减轻;1周后,流涕、打喷嚏的频率大幅降低。“鼻负压置换治疗能直接清除鼻腔里的分泌物和过敏原,中医外治又能调理体质,双管齐下效果就是不一样。”
中西结合优势互补,精准应对时令鼻炎
据科室副主任王丽徽介绍,秋冬季节鼻炎高发,主要与气温变化、空气污染物刺激、过敏原增多等因素有关。传统单一治疗方式往往存在局限性,而“鼻负压置换治疗+中医特色疗法”的联合模式,实现了“西医对症清除+中医辨证调理”的优势互补。
鼻负压置换治疗是目前临床公认的安全有效的鼻腔局部治疗手段。治疗时,护士会将特制的橄榄头置于患儿鼻孔,通过负压吸引装置,轻柔地吸出鼻腔内的脓涕、分泌物及过敏原,同时将消炎、抗过敏的药物精准送入鼻窦腔,直达病灶。整个过程无创无痛,仅需5-10分钟,特别适合儿童群体。
中医特色疗法则根据秋冬“燥邪伤肺”“寒邪侵袭”的时令特点,为患儿量身定制,涵盖小儿推拿、扶阳罐、艾灸、拔罐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均以温和外治为主,孩子接受度高且无副作用。
*小儿推拿:针对不同体质患儿制定专属推拿方案。对于肺脾气虚型鼻炎患儿,重点按揉足三里、脾俞穴,每穴1-2分钟,以健脾补肺、增强抵抗力;针对风寒犯肺型患儿,加推攒竹、揉迎香穴,各操作30次,可疏风散寒、通利鼻窍。推拿时护士会使用专用润肤油,手法轻柔,孩子在舒适体验中完成治疗。
*扶阳罐:将带有热能、磁场和红光的温灸磁疗红光罐作用于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治疗时将罐具沿脊柱两侧缓慢移动,重点温煦大椎、肺俞等穴位,每次15-20分钟,能温通经络、扶正祛寒,尤其适合秋冬因寒邪诱发鼻炎的患儿。
*艾灸:采用温和灸的方式,选取大椎、肺俞、足三里、神阙等穴位。将艾条点燃后距皮肤3-5厘米处悬灸,每个穴位灸5-8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发红为宜。通过艾灸的温热之力渗透穴位,可温肺散寒、调理气血,改善鼻炎患儿鼻塞、怕冷等症状。
*拔罐:选用小号玻璃罐或硅胶罐,在患儿背部肺俞、风门等穴位进行闪罐或留罐。闪罐时快速拔起放下,反复操作至皮肤微红;留罐时间控制在3-5分钟,避免损伤儿童娇嫩皮肤。该疗法能疏风散寒、行气通络,助力缓解鼻炎引起的鼻部不适。
*耳穴压豆:耳穴与人体脏腑、经络密切相关,鼻炎的发生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耳穴压豆正是通过刺激耳部对应穴位来调理脏腑,根据鼻炎类型选取相应穴位,如肺、内鼻、外鼻、脾、肾、过敏点等。将粘有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的胶布贴在选定穴位上,嘱咐家长或患儿每日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以感到酸胀为宜,一般3-5天更换一次,双耳交替进行。改善鼻炎症状。
医护协同护航贴心服务获好评
为确保联合治疗的效果,儿科病房建立了“医护协同”工作机制。医生根据患儿的年龄、鼻炎类型、体质状况制定治疗方案,护士负责精准执行治疗操作,并详细记录患儿的症状变化、治疗反应。同时,护理团队还会为家长开展健康宣教,讲解秋冬季节鼻炎预防要点,如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从治疗到预防形成完整的健康保障链。
“之前对鼻负压治疗还有点担心,护士全程耐心安抚孩子,还手把手教我们在家简单的推拿手法,比如按揉迎香穴缓解鼻塞,特别贴心。”患儿家长王女士说。
护士长黄会蓉表示,下一步,儿科病房将根据秋冬季节鼻炎发病特点,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细化不同中医适宜技术的搭配使用,同时加强医护人员专项培训,让更多鼻炎患儿受益于这种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模式,轻松应对秋冬鼻炎高发期。(图/文 宣教科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