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嘟——滴——嘟——……”随着急促的“120”警报声再次响起,正在电脑前研究患者病情的张志彪被一张刚打印出来的心电图挡住视线,“这是120刚接到的患者情况。”“什么?”“我——说——这——是——新入院患者情况!!”同事不得将嗓门提高八度,几乎是冲着他吼着说到。作为急诊医学科主任,张志彪高烧39度在家呆了不到24小时就返回工作岗位,“人勉强能动,但耳鸣厉害,听不清楚声音。”向同事无奈做着解释的他双眼布满血丝。
连日来一直战斗在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最前沿的他们同时经受着第一波感染高峰的煎熬,在高风险和高强度的双重压力下,科室14名医生先后12人感染,目前在岗的全都是带病工作!科室接诊量也由之前的日均110人逼近200人次,“120”出诊由之前的日均12趟增加到最多的前天一天43趟!很多市民把120当“的士”用,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
进入冬季,各类急诊疾病人数正常上升的情况下遭遇奥密克戎毒株“夹击”,这让许多本身有着多重疾病的患者纷纷集中到了医院。“给予面罩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胸部按压不停......”正在带头为一名呼吸骤停的老年患者做心肺复苏的护士长余丹,很多人不知道此时她自己也是38.5度的高烧不退,在她熟练的抢救流程下,老人面色渐渐红润,呼吸心跳恢复,随即转入对应病区。
据护士长介绍:护理岗位人员同样纷纷病倒,轻伤只要能动的,全部主动放弃了休息,大家每天加班加点。只为服务好每一位急诊患者。“这几天病人多,尤其重症病人多,比如危重插管,加上阳性患者高峰到来,都已经忙晕了。”
“把休息留给病情更重的同事,都休息了科室怎么运转?”发烧到38.5度的张绍雄一天都没有休息,甚至顶着高烧上夜班,一向身材瘦弱的他,背着医疗箱跟随“120”急救车通宵穿行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
“感染并不可怕,就是连累了家人内心过意不去”。同样烧到38.7度殷浩源告诉笔者,很多医务人员发现自己阳了后,丢下家里被自己感染了的老人孩子去帮助别人家的老人孩子......吞口药片继续坚持工作。还有科室的龚怡、万齐等等许多医务人员,大家高效利用抢救室、留观区、重症监护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急诊快速响应救治模式,齐心协力筑牢院前-院中-院后联动,分秒必争,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救治生命线,让“绿色通道”永保畅通而默默坚守着。
目前,医院已经协调了部分医师力量支援急诊。科室表示,感谢医院的大力支持,相信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全体医务人员同舟共济,踔厉奋发,一定能渡过难关!同时呼吁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家治疗,不建议占用急救资源。(宣教科 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