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院概况

仁心护“心”,人医暖心!——应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来源:本站  点击:1458  时间:2022-12-28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面对铺天盖地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病毒,有这样一个地方,医务人员舍小家顾大家,并肩冲锋在同奥密克戎战斗的路上。这里的病情上一秒还风平浪静,下一秒就可能凶多吉少,瞬息万变的病情始终考验着这里的医务人员,这里就是应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和时间赛跑,同死神搏斗,与命运抗争,这里的的每一天、每一时刻都上演着不同的惊心动魄。

  

        凌晨,他们架起生命的“桥”

  11月27日深夜,一位62岁大爷胸痛2小时入院,入院时大汗淋漓,意识丧失,经科内会诊,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心急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原性晕厥”,血压测量不出,生命体征不稳定。反复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后紧急送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提示患者冠状动脉三支血管严重狭窄,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此症状极易造成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死亡。得知病情后患者女儿当场下跪作揖,请求医务人员救命!被现场医务人员连忙拉起反复安慰。

  在科主任张仲道的指挥下,14人的抢救团队迅速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王智负责胸外按压,协助患者维持正常心跳频率;护士陈娇娥、王静、胡聪则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多巴胺(升血压)阿托品(提升心率)以及肝素(抗凝剂)等药物,同时安排除颤仪随时准备除颤。

       抢救团队利用穿刺技术从患者股动脉将介入导管穿至冠状动脉口,将细如发丝的导丝送至右冠状动脉,对闭塞血管进行“清淤”,畅通血管后采取球囊扩张,植入两枚直径2.75毫米的支架,血液瞬间恢复正常......,手术极大考验着医务人员的技术、勇气、决心,40分钟的抢救悄无声息却又惊心动魄,40分钟的汗水早已湿透医务人员的后背前胸。

       人工起搏,让婆婆重获“心”生

       76岁的婆婆家中行走时突然倒地不醒,家属连夜送院,接诊医生通过心电图确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简单说就是心脏的“传导系统”故障导致心跳过慢,心脏泵出的血液太少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于是便发生了前面那一幕。

       心内科副主任张礼丙分析该现象是由于患者年龄偏大,心脏传导系统退化导致,只能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改善心跳。但此时患者已经出现心原性晕厥,心跳几近丧失,不知道能否支撑到安装启用,夜深人静,安静的血管介入手术室只有各种仪器“嘀嗒”声,空气中紧张的氛围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三分钟,最多三分钟内必须穿刺到达患者心脏!”大家脑海里只有这一个念头,抢救团队迅速为患者实施胸部按压,副主任赵思鸿在血管造影机引导下,穿刺股静脉、置入导管。

       危急时刻考验着心内专业的医务人员,身着密不透风重达二十几斤放射防护铅衣的他们凝神静气,只用了不到两分半钟就完成了穿刺,顺利将临时电极置入右心室进行起搏。患者心脏瞬间恢复正常跳动,随后立即在肩部植入永久起搏器,撤除大腿外侧临时起搏,术后苏醒过来的婆婆根本不知道自己刚才已经在“鬼门关”门口走了一圈。

  永远是医护人员默默的扛下了所有。类似这样种种惊心动魄的抢救历程,心内科的医护人员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着,而等待在手术室外的家属却毫不知情。奥密克戎爆发以来,心内科编制63张床位住进了78名患者,30名医务人员29人感染,且全部是一家一家的感染,老人小孩无一幸免,但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服从团队,服务患者。

 

        细心本职诠释护理“心”内涵

  “陈大爷,今天感觉怎么样?我是这里的护士长,欢迎您为我们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早上8点10分,刚刚完成交班的陈娇娥护士长开始进入病房和患者打起招呼,只见她一边说,一边开始帮患者输液体、日常治疗、量体温以及协助翻身等,包括口腔护理,修剪指甲,同时参照医嘱针对性的为患者做好准备工作......“患者再多,我都会把我的工作一一做好。”护士长陈娇娥笑着说,她已经带病连续十天没有休息了,昨天前天还接连上了2个夜班。

  科室多位支架植入、心脏起搏安装以及冠脉造影的患者,都属于重点关注对象。夜班护士王静必须不停地穿梭在各个病房巡查巡视,及时为每位患者描心电图,观察手腕压搏器,看有没有出血、渗血等并发症,并督促他们多喝水,以促进造影剂的代谢。

       来自天鹅镇89岁的李奶奶术后一直感觉胸闷难受,无法入睡。“有部分患者术后不适应属于正常现象,暂时没有药物或者什么方法能瞬间让患者平复,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量的一再解释和安慰......”当班护士郭敏尽管很忙,但每次李奶奶一召唤,她便尽快赶到身边检查伤口,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只要这丫头来一下,我心里就感觉好多了。”李奶奶说。

       “人人都有老人孩子,人人都感染了,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因为自身原因耽误患者病情。”带病上岗的邓应玲告诉笔者,“由于科室病人多,所有的护理姐妹几乎都是早晨上班时全家还在睡梦中,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睡着了,想着别人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晚上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感觉对孩子的亏欠是心里唯一的遗憾。”

  一个人可以照亮一条路,一群人可以温暖一座城,在工作量陡然剧增的今天,心内科团队无不彰显着“应医人”一直以来坚韧不拔,埋头奉献的从业精神。没有一个冬天不可被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期待春暖花开!(宣教科   张震)